【工作动态】
仙桃市繁荣农村文化 力促乡村文明
今年以来,仙桃市通过抓投入、抓队伍、抓活动、抓阵地“四抓”举措,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,着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,提高乡村文明程度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
抓投入促保障。加大经费投入,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、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。今年争取中央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280万元,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50多万元,对265个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予以扶持。以“三乡工程”为契机,巧打亲情、友情和乡情三张牌,吸引社会资金326万元投入乡村文化建设。
抓队伍促活力。成立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,出台《仙桃市农村文化建设考核细则》。以市文联、文化馆、乡镇文化站为平台,通过开展“农村文学艺术创作奖”等评选活动,挖掘基层文艺人才;以农村文体爱好者、文体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为主体,组建舞龙队、管乐队、腰鼓队、健身队等多个群众性文体团体。现有民间艺术团体362个,队员2600多人,形成了自发组织、骨干带头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文化管理人员,村级组建农村文化管理小组,每年分批次进行业务培训,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。
抓活动促创新。开展文化下乡与节日汇演活动。今年1-8月份,全市送图书下乡2万册,送花鼓戏下乡96场,送电影下乡6508场。举办“迎新春广场舞大赛”“庆元宵舞龙大赛”“五一农民戏曲大舞台”与农民艺术节等活动。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。成立农村思想道德协会,自办文艺宣传队,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,开展“刹三风”“四提倡”活动,促进村风、民风好转;推进以“五进家”(党的政策进家、先进文化进家、致富信息进家、文明习惯进家、法律知识进家)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创建活动;开展“城乡文明手拉手,共建文化中心户”活动,引导农民崇尚文明,告别陋习。
抓阵地促配套。一是实施镇(办)文化站提升工程。大力推进镇(办)综合文化站建设。先后对全市16个重点镇(办)文化站进行改扩建,完成建设面积5000多平方米,添置设备260台(套)。目前,全市有3个镇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一级文化站。二是实施“农家书屋”建设工程。采取自建、共建、捐建等形式,建成“农家书屋”708个,做到统一标牌、统一管理制度、统一书报刊架。同时,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607个,构建了农民出门“半小时”阅读圈。三是实施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。大力推进农村广播“村村响”与有线电视“村村通”工作。强化信息服务网点建设,完成了19个镇办的602个村级文化服务网点建设任务,农民群众可“一站式”查阅、学习相关内容。
武汉市新洲区大力推进“三风”行动
武汉市新洲区把实施“三风”行动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,坚持文化为先、发挥乡贤特色、注重群众主体,让清新的“乡风、家风、民风”走进新农村。
一、坚持以文化人
涵养问津文化传统。举办祭孔大典,大力弘扬传统文化。在武汉市开办首个乡村儒学讲堂,邀请专家学者讲授传统文化和家风建设等多个专题。打造“教育之乡”品牌,开展“书香家庭”“书香村”等评选表彰活动。营造感恩文化氛围。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,以关爱“三留守”人群为重点,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。为福利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,举办公益活动,免费为百余名7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人物照片。加强非遗文化传承。搭建多个非遗展示平台,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机制。鼓励非遗项目市场化运作。目前民间传承八十八行、牌子锣鼓、威风锣鼓等非遗项目现有队伍五十多个、三千多人,每年营业收入达两千多万元。发掘和保护乡村历史遗产,修复20余座明清古建筑,展示数万件民俗藏品。组织编纂《新洲民间文化丛书》、建立农耕文化展览馆、举办“民间文化艺术节”等系列举措助推乡村振兴。
二、坚持乡贤引领
明确标准“举贤”。制定“十大乡贤”“十大最美家庭”“十大新洲好人”等推评标准,按照层层选树原则,通过构建区街村三级体系,推评乡贤好人500余名。造福乡邻“用贤”。将乡贤纳入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等组织,发挥新乡贤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,当好公益事业热心人,实施村湾环境整治自掏腰包资助工程,捐款资助村内文艺事业,引导村民改变陋习积极参与舞蹈健身。邀请“民间文化名人”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献言献智。开展活动“学贤”。采取“四个一”的方式广泛宣传新乡贤嘉言懿行。全区各村建立一张“乡贤榜”;组织25名作家深入农村采访编写一本50名新乡贤荟萃故事;实施一个“乡风金融支持”项目,目前已对6名诚信典型授信750万元;为21户道德模范、新乡贤建立一批家庭档案,在全社会树立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。组建乡贤宣讲团,开讲新乡贤巡回故事会示范课15场,街镇开展乡贤故事会67场。
三、坚持民生为先
打造特色村镇范本。因村因地制宜,打造三风行动示范带。深度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人文资源,将“三风”文明与文化旅游相结合。大力实施“三乡工程”,项山“创客村”引来7家农创公司入驻,20家公司签约,空闲农屋为农民创收21万元。发挥自治组织作用。以建乡规、立民约为抓手,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,建立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深入推进“两创”活动。凸显文化阵地功能。充分利用“村村响”广播,根据农民需求,设置农村讲堂等多个栏目。举办广场舞蹈大赛,搭建文化平台。在部分农家书屋设立“史志专柜”,免费为村民了解家乡提供资料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手绘墙画、漫画等形式,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,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断推进乡风文明。
发表时间:2019-01-03 来源:湖北文明网
【工作动态】
仙桃市繁荣农村文化 力促乡村文明
今年以来,仙桃市通过抓投入、抓队伍、抓活动、抓阵地“四抓”举措,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,着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,提高乡村文明程度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
抓投入促保障。加大经费投入,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、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。今年争取中央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280万元,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50多万元,对265个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予以扶持。以“三乡工程”为契机,巧打亲情、友情和乡情三张牌,吸引社会资金326万元投入乡村文化建设。
抓队伍促活力。成立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,出台《仙桃市农村文化建设考核细则》。以市文联、文化馆、乡镇文化站为平台,通过开展“农村文学艺术创作奖”等评选活动,挖掘基层文艺人才;以农村文体爱好者、文体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为主体,组建舞龙队、管乐队、腰鼓队、健身队等多个群众性文体团体。现有民间艺术团体362个,队员2600多人,形成了自发组织、骨干带头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文化管理人员,村级组建农村文化管理小组,每年分批次进行业务培训,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。
抓活动促创新。开展文化下乡与节日汇演活动。今年1-8月份,全市送图书下乡2万册,送花鼓戏下乡96场,送电影下乡6508场。举办“迎新春广场舞大赛”“庆元宵舞龙大赛”“五一农民戏曲大舞台”与农民艺术节等活动。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。成立农村思想道德协会,自办文艺宣传队,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,开展“刹三风”“四提倡”活动,促进村风、民风好转;推进以“五进家”(党的政策进家、先进文化进家、致富信息进家、文明习惯进家、法律知识进家)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创建活动;开展“城乡文明手拉手,共建文化中心户”活动,引导农民崇尚文明,告别陋习。
抓阵地促配套。一是实施镇(办)文化站提升工程。大力推进镇(办)综合文化站建设。先后对全市16个重点镇(办)文化站进行改扩建,完成建设面积5000多平方米,添置设备260台(套)。目前,全市有3个镇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一级文化站。二是实施“农家书屋”建设工程。采取自建、共建、捐建等形式,建成“农家书屋”708个,做到统一标牌、统一管理制度、统一书报刊架。同时,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607个,构建了农民出门“半小时”阅读圈。三是实施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。大力推进农村广播“村村响”与有线电视“村村通”工作。强化信息服务网点建设,完成了19个镇办的602个村级文化服务网点建设任务,农民群众可“一站式”查阅、学习相关内容。
武汉市新洲区大力推进“三风”行动
武汉市新洲区把实施“三风”行动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,坚持文化为先、发挥乡贤特色、注重群众主体,让清新的“乡风、家风、民风”走进新农村。
一、坚持以文化人
涵养问津文化传统。举办祭孔大典,大力弘扬传统文化。在武汉市开办首个乡村儒学讲堂,邀请专家学者讲授传统文化和家风建设等多个专题。打造“教育之乡”品牌,开展“书香家庭”“书香村”等评选表彰活动。营造感恩文化氛围。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,以关爱“三留守”人群为重点,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。为福利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,举办公益活动,免费为百余名7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人物照片。加强非遗文化传承。搭建多个非遗展示平台,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机制。鼓励非遗项目市场化运作。目前民间传承八十八行、牌子锣鼓、威风锣鼓等非遗项目现有队伍五十多个、三千多人,每年营业收入达两千多万元。发掘和保护乡村历史遗产,修复20余座明清古建筑,展示数万件民俗藏品。组织编纂《新洲民间文化丛书》、建立农耕文化展览馆、举办“民间文化艺术节”等系列举措助推乡村振兴。
二、坚持乡贤引领
明确标准“举贤”。制定“十大乡贤”“十大最美家庭”“十大新洲好人”等推评标准,按照层层选树原则,通过构建区街村三级体系,推评乡贤好人500余名。造福乡邻“用贤”。将乡贤纳入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等组织,发挥新乡贤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,当好公益事业热心人,实施村湾环境整治自掏腰包资助工程,捐款资助村内文艺事业,引导村民改变陋习积极参与舞蹈健身。邀请“民间文化名人”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献言献智。开展活动“学贤”。采取“四个一”的方式广泛宣传新乡贤嘉言懿行。全区各村建立一张“乡贤榜”;组织25名作家深入农村采访编写一本50名新乡贤荟萃故事;实施一个“乡风金融支持”项目,目前已对6名诚信典型授信750万元;为21户道德模范、新乡贤建立一批家庭档案,在全社会树立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。组建乡贤宣讲团,开讲新乡贤巡回故事会示范课15场,街镇开展乡贤故事会67场。
三、坚持民生为先
打造特色村镇范本。因村因地制宜,打造三风行动示范带。深度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人文资源,将“三风”文明与文化旅游相结合。大力实施“三乡工程”,项山“创客村”引来7家农创公司入驻,20家公司签约,空闲农屋为农民创收21万元。发挥自治组织作用。以建乡规、立民约为抓手,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,建立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深入推进“两创”活动。凸显文化阵地功能。充分利用“村村响”广播,根据农民需求,设置农村讲堂等多个栏目。举办广场舞蹈大赛,搭建文化平台。在部分农家书屋设立“史志专柜”,免费为村民了解家乡提供资料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手绘墙画、漫画等形式,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,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断推进乡风文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