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星光饼嫂”邹爱华 用爱撑起一片天

A-   A+
发表时间:2024年01月15日    来源:湖北文明网

她拖着一双残疾腿,20年一口炉灶,20万个炕饼,坚强地撑起一个老弱病残大家庭。

她把养女当亲生女儿,培养其大学毕业,还30年如一日照顾聋哑的二伯哥。

她用乐观豁达解开困难事烦心事,为公益捐款捐物,成为街坊邻居心中的“知心街长”。

她,就是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“星光饼嫂”邹爱华。

连日来,邹爱华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,先后登上中央电视台《道德观察》栏目、《中国好人》年度宣传人物发布会。

狭长街道的凌晨孤灯——

20万个炕饼,撑起一个残破的家

邹爱华先天患有小儿麻痹症,无力的双腿只能依靠板凳、木棍支撑勉强行走。

36年前,20岁的邹爱华嫁入肖家,婆婆年岁已高,大伯哥远在广东,姑姐远嫁异乡,丈夫及二伯哥均先天性聋哑,二嫂患有精神障碍,留在家里的五个大人四个残疾。邹爱华没向命运低头,拖着残疾的身躯把大家庭照顾得妥妥当当。

2003年,邹爱华丈夫所在企业倒闭,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彻底没了。夫妻俩双双残疾,上有七旬的婆婆,下有几岁的女儿,邹爱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

徘徊彷徨后,倔强的邹爱华不等不靠,决定做面食生意,靠勤劳的双手,养活一家老小。

一个铁皮罐子,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棍,邹爱华和丈夫就在家门口的塑料棚下,架起简单的炉灶,从此便承担起全家所有的希望。这炉灶摊子一架就是20年,锅盖换了一顶又一顶,灶炉换了一个又一个,连黑色的铁钳也被磨得愈发白亮。

每天凌晨5点,在黑暗狭长的街道上,邹爱华家门口最早亮灯。邹爱华和丈夫开始和面、炕饼,拖着无力的双腿,缓慢移步于炉灶口和锅盖之间,一天劳动下来后经常双腿浮肿。

一次大雪天,寒风撕破了塑料棚,雨雪淋湿了柴火,打翻了炉灶,邹爱华默默地捡起掉在地上的炕饼拿回家自己吃。次日,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。

就这样20年如一日,邹爱华每天炕饼五六锅,一年上万个,累计炕饼20万个。

清贫家庭的腊月炉火——

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,照顾二伯哥30年

虽家境贫寒,邹爱华与丈夫肖其敏仍恩爱有加。但是,婚后第三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四天就夭折了,夫妻俩悲痛不已。

1992年,闻听当地医院有个没人照料的早产女婴,心生怜悯的邹爱华特地跑去办了领养手续,这就是大女儿肖亚琼。

“每天卖饼收下的第一元钱,会先拿去给女儿买炼乳。”邹爱华说。

邻居们都知道,当时她家里卖饼收入有限,但她对养女总是倾心呵护、视为己出。后来邹爱华又有了亲生小女儿,可对养女的爱一点都不曾减少。

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,肖亚琼自幼品学兼优,大学毕业后定居成都。小女肖忆秋西南大学硕士毕业后,已加盟比亚迪公司。

俩女儿到外地读书工作后,对母亲的牵挂从未间断,她们写给母亲的信就有一大箱,这些信被邹爱华视作最值钱的宝贝。

6年前,邹爱华荣获“感动荆楚十佳母亲”称号。

全力支撑小家庭的同时,30多年来,邹爱华还无私地照顾着二伯哥一家。

初到肖家,二伯哥肖其炎的两个孩子才几岁,她时时关心着侄子侄女衣食住行。嫂子精神病发作,邹爱华就将侄子侄女接到自己家。侄子侄女长大后去了外地,过年过节回家,她总是做一桌子丰盛饭菜,两家人一起吃喝。

肖其炎随着年岁增高不时生病,因两个孩子都在外地,邹爱华夫妇就主动承担起照顾任务。

“婶婶如同寒冬腊月的炉火,温暖着我们一大家人。”提起这些事,肖其炎女儿肖玲动情地说。

小镇上的耀眼星辰——

乐善好施热爱公益,街坊口中的“知心街长”

“我小叔子出事后不吃饭不出门,邹爱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上门劝慰,小叔子一下就振作起来了。”

邻居邓秀玲回忆道,6年前小叔子肖锡兵工作时左手被轧断,一度十分消沉。听说此事后,邹爱华晚上收摊后经常上门开导。如今,肖锡兵已走出困境,在一家公司做保安。

2021年,街坊郑正生刚投入全部储蓄做土特产销售生意,父亲突然因病去世,母亲又查出脑瘤,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陷入困境。闻讯后,邹爱华带头为其捐款1000元,还拖着双腿四处募捐。

邹爱华家隔壁的一位八旬老人,只能勉强坐轮椅,时刻都需要人照看。邻居家一有事外出,邹爱华就主动守在家门口照看老人。

30多年,石牌社区哪家人外出,就会放心地把备用钥匙放在邹爱华家;哪家婆媳闹矛盾,找她调解后就总能重归于好……

因为这一件件小事,街坊四邻都叫她“知心街长”。

2016年以来的每年夏天,邹爱华都参加石牌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义卖活动。女儿若在家,就一家人上阵。

2020年疫情期间,邹爱华两个女儿滞留在石牌社区,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,给独居老人送菜送药,在街巷通宵值守……

2023年11月,钟祥举办第三届敬老长桌宴活动,200多名老人欢聚一堂。

“长桌宴别人家送来一道菜,邹爱华送来5道。”石牌社区前任主任石立琼说。

“你是幸福的,我就是快乐的,为你付出得再多我也值得……”

邹爱华很喜欢这首歌,身残志坚的她,用心灵的完美阐释着人间大爱,默默照亮和感染着身边的人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周勇 丁新芳

责任编辑:何霄

“星光饼嫂”邹爱华 用爱撑起一片天

发表时间:2024-01-15 来源:湖北文明网

她拖着一双残疾腿,20年一口炉灶,20万个炕饼,坚强地撑起一个老弱病残大家庭。

她把养女当亲生女儿,培养其大学毕业,还30年如一日照顾聋哑的二伯哥。

她用乐观豁达解开困难事烦心事,为公益捐款捐物,成为街坊邻居心中的“知心街长”。

她,就是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“星光饼嫂”邹爱华。

连日来,邹爱华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,先后登上中央电视台《道德观察》栏目、《中国好人》年度宣传人物发布会。

狭长街道的凌晨孤灯——

20万个炕饼,撑起一个残破的家

邹爱华先天患有小儿麻痹症,无力的双腿只能依靠板凳、木棍支撑勉强行走。

36年前,20岁的邹爱华嫁入肖家,婆婆年岁已高,大伯哥远在广东,姑姐远嫁异乡,丈夫及二伯哥均先天性聋哑,二嫂患有精神障碍,留在家里的五个大人四个残疾。邹爱华没向命运低头,拖着残疾的身躯把大家庭照顾得妥妥当当。

2003年,邹爱华丈夫所在企业倒闭,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彻底没了。夫妻俩双双残疾,上有七旬的婆婆,下有几岁的女儿,邹爱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

徘徊彷徨后,倔强的邹爱华不等不靠,决定做面食生意,靠勤劳的双手,养活一家老小。

一个铁皮罐子,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棍,邹爱华和丈夫就在家门口的塑料棚下,架起简单的炉灶,从此便承担起全家所有的希望。这炉灶摊子一架就是20年,锅盖换了一顶又一顶,灶炉换了一个又一个,连黑色的铁钳也被磨得愈发白亮。

每天凌晨5点,在黑暗狭长的街道上,邹爱华家门口最早亮灯。邹爱华和丈夫开始和面、炕饼,拖着无力的双腿,缓慢移步于炉灶口和锅盖之间,一天劳动下来后经常双腿浮肿。

一次大雪天,寒风撕破了塑料棚,雨雪淋湿了柴火,打翻了炉灶,邹爱华默默地捡起掉在地上的炕饼拿回家自己吃。次日,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。

就这样20年如一日,邹爱华每天炕饼五六锅,一年上万个,累计炕饼20万个。

清贫家庭的腊月炉火——

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,照顾二伯哥30年

虽家境贫寒,邹爱华与丈夫肖其敏仍恩爱有加。但是,婚后第三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四天就夭折了,夫妻俩悲痛不已。

1992年,闻听当地医院有个没人照料的早产女婴,心生怜悯的邹爱华特地跑去办了领养手续,这就是大女儿肖亚琼。

“每天卖饼收下的第一元钱,会先拿去给女儿买炼乳。”邹爱华说。

邻居们都知道,当时她家里卖饼收入有限,但她对养女总是倾心呵护、视为己出。后来邹爱华又有了亲生小女儿,可对养女的爱一点都不曾减少。

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,肖亚琼自幼品学兼优,大学毕业后定居成都。小女肖忆秋西南大学硕士毕业后,已加盟比亚迪公司。

俩女儿到外地读书工作后,对母亲的牵挂从未间断,她们写给母亲的信就有一大箱,这些信被邹爱华视作最值钱的宝贝。

6年前,邹爱华荣获“感动荆楚十佳母亲”称号。

全力支撑小家庭的同时,30多年来,邹爱华还无私地照顾着二伯哥一家。

初到肖家,二伯哥肖其炎的两个孩子才几岁,她时时关心着侄子侄女衣食住行。嫂子精神病发作,邹爱华就将侄子侄女接到自己家。侄子侄女长大后去了外地,过年过节回家,她总是做一桌子丰盛饭菜,两家人一起吃喝。

肖其炎随着年岁增高不时生病,因两个孩子都在外地,邹爱华夫妇就主动承担起照顾任务。

“婶婶如同寒冬腊月的炉火,温暖着我们一大家人。”提起这些事,肖其炎女儿肖玲动情地说。

小镇上的耀眼星辰——

乐善好施热爱公益,街坊口中的“知心街长”

“我小叔子出事后不吃饭不出门,邹爱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上门劝慰,小叔子一下就振作起来了。”

邻居邓秀玲回忆道,6年前小叔子肖锡兵工作时左手被轧断,一度十分消沉。听说此事后,邹爱华晚上收摊后经常上门开导。如今,肖锡兵已走出困境,在一家公司做保安。

2021年,街坊郑正生刚投入全部储蓄做土特产销售生意,父亲突然因病去世,母亲又查出脑瘤,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陷入困境。闻讯后,邹爱华带头为其捐款1000元,还拖着双腿四处募捐。

邹爱华家隔壁的一位八旬老人,只能勉强坐轮椅,时刻都需要人照看。邻居家一有事外出,邹爱华就主动守在家门口照看老人。

30多年,石牌社区哪家人外出,就会放心地把备用钥匙放在邹爱华家;哪家婆媳闹矛盾,找她调解后就总能重归于好……

因为这一件件小事,街坊四邻都叫她“知心街长”。

2016年以来的每年夏天,邹爱华都参加石牌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义卖活动。女儿若在家,就一家人上阵。

2020年疫情期间,邹爱华两个女儿滞留在石牌社区,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,给独居老人送菜送药,在街巷通宵值守……

2023年11月,钟祥举办第三届敬老长桌宴活动,200多名老人欢聚一堂。

“长桌宴别人家送来一道菜,邹爱华送来5道。”石牌社区前任主任石立琼说。

“你是幸福的,我就是快乐的,为你付出得再多我也值得……”

邹爱华很喜欢这首歌,身残志坚的她,用心灵的完美阐释着人间大爱,默默照亮和感染着身边的人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周勇 丁新芳
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

技术支持:荆楚网

投稿邮箱: 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