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阳高校与中小学联手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

A-   A+
发表时间:2024年05月07日    来源:湖北文明网

一切尽在“情”“理”中

大学生为襄阳市二十六中二(1)班学生上科技教育思政课 全媒体记者杨洋 通讯员吴月 摄

“老师不愿上”“学生不爱听”“家长不重视”,长期以来,“思政课不好上”成为很多学校的困扰。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,亟需进行改革。

在襄阳,就有这样一堂思政课,大学教授点题、备课,大学生组团带娃,把身边事、家国情、报国志融入课堂之中,把立德树人讲到学生们的心里去。

好的思政课 该是什么样

思政课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堂好的思政课该是什么样的?

“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期待,是设计出被孩子们信任和认同的课程的前提。”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叶永涛说,只有想学生之所想,解学生之所惑,才能让学生重视思政课、爱上思政课,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、吸引力、感染力。

2022年,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上级要求,联合襄阳市二十六中,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,解决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边缘化、实效性差、专业教师不到位等问题。

“在农村学校,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。家庭教育的缺失,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沉迷网络、性格偏激等问题。”襄阳市二十六中校长张俊峰表示,针对这些现象,两校老师经过半年时间的调研、摸索,确定了以底色教育为基础(红色爱国主义教育、绿色道德修养教育、紫色励志教育、橙色安全教育)的工作思路,在1至3年级学生中开展专题式教学。

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灯火阑珊似星河。”当一所中小学和高校开始琢磨“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”时,思政课便有了无数种可能。它是培养小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;是“以礼仪之帆,推道德之船”的道德修养教育;是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,勇于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励志教育;是防范网络诈骗、学习应急救援技能的安全教育。

为了让思政课既有高度、深度,又有温度、热度,两校联合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,开发专门培训项目,并组织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展教学实践,定期开展教学研讨、课程研究、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。

思政课讲的是理,用的都是情。只有真正了解广大学生的认知与期待,才能被孩子们信任和认同。只有想学生之所想,解学生之所惑,才能实现“追课”。这是两所学校给出的一体化建设方案,也是正在追求的目标。

上沉浸式思政课是种怎样的体验

“陈思南(化名),你爸爸、妈妈有点急事,让我把你送回去。”4月11日,在襄阳市二十六中一年级的课堂上,一名年轻人以孩子家人有事为由,把一名小女孩带出了教室。

这是发生在以“安全教育记心中 挺膺担当砺青春”为主题的思政课中的一个拐骗情景模拟。这个视频片段在微信公众号“襄阳教育发布”发布后,不到2天时间,阅览量就超过了百万。

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很有意思,更好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,除了要让内容过硬,在形式上也要符合当下青少年的喜好。

“在确定课程主题之后,如何讲好思政课的‘情’与‘理’是一个难题。”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慧表示,学校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全院的重点工作,要求全校所有二级学院都要参与,为思政课的创新提供重要保障。

在学校的支持下,来自各个学院的大学生们在思政老师的指导下,组成若干小组,把思政、德育、劳动、科技等内容,以不同的形式,融入45分钟的课程。

在“文明润童心、品德伴成长”的主题课程中,大学生老师通过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方式,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文明行为带来的愉悦和尊重,从而激发他们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积极性。

在“彩绘中华民族”的主题课程中,大学生老师通过手绘民族服饰,让小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,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。

在“挑战自我”主题课程中,大学生老师和小学生们共同开展“滴水不漏”的趣味实验,让小学生们在实验中领悟到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此外,大学生们还策划了“书香润心伴成长”“游理工校园 凝青春力量”等实践教学活动,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,唤醒他们的成长意识。

张俊峰说:“每次活动都充满了活力,因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,学生们非常兴奋,非常激动,进行了沉浸式学习。”

这种沉浸式的思政课,对于大学生们也非常有吸引力。每次老师发起活动,都是一个班一个班的学生报名。

“我们班去年几乎是全班同学报名,分了6个组,我这个组运气不好,还没轮上。”该校经管学院国贸2211班学生刘新合说,今年他找到老师,软磨硬泡,才“破格”获得了一个参加名额。

师与生的“双向奔赴”

“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,四个小五角星代表全国人民。”在一堂思政课上,一个3年级学生准确回答了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英语2311班学生蒲小丽提出的问题。蒲小丽说,她没想到有小朋友能答得上来,差一点打乱了他们精心设计的上课流程,有时候真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家伙。

当前,青少年了解的信息非常广泛,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备课时,要更加细致、全面。

为了上好思政课,在每一次课前准备过程中,大学生们都要去襄阳市二十六中,和小朋友们交流,找到他们的兴趣点。

教育,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美丽遇见。在一堂堂思政课上,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小学生。

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思源老师说,带思政课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,他们积累了社会阅历,在处理工作矛盾与难题、人际关系时也更加从容。

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学前2311班学生陈容表示,她通过参与活动锻炼了胆量,丰富了阅历,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。

蒲小丽说,她参加了两次活动,站在讲台上和同学们合唱《歌唱祖国》时,自豪感油然而生,深刻体会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。

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,两校教师集体备课、听课,他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。

3月5日,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张炜钊、唐银梅撰写的理论文章《改革思想政治教育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》在《新华日报》理论版刊发。

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副校长耿帮才表示,从去年开始,该校强化了教科研能力建设,通过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”等项目,不断提升在校教师的科研素质与能力,为推动学校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提供支持。(襄阳晚报 全媒体记者杨洋 通讯员李明翔 倪鑫杰

责任编辑:李欢

襄阳高校与中小学联手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

发表时间:2024-05-07 来源:湖北文明网

一切尽在“情”“理”中

大学生为襄阳市二十六中二(1)班学生上科技教育思政课 全媒体记者杨洋 通讯员吴月 摄

“老师不愿上”“学生不爱听”“家长不重视”,长期以来,“思政课不好上”成为很多学校的困扰。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,亟需进行改革。

在襄阳,就有这样一堂思政课,大学教授点题、备课,大学生组团带娃,把身边事、家国情、报国志融入课堂之中,把立德树人讲到学生们的心里去。

好的思政课 该是什么样

思政课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堂好的思政课该是什么样的?

“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期待,是设计出被孩子们信任和认同的课程的前提。”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叶永涛说,只有想学生之所想,解学生之所惑,才能让学生重视思政课、爱上思政课,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、吸引力、感染力。

2022年,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上级要求,联合襄阳市二十六中,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,解决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边缘化、实效性差、专业教师不到位等问题。

“在农村学校,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。家庭教育的缺失,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沉迷网络、性格偏激等问题。”襄阳市二十六中校长张俊峰表示,针对这些现象,两校老师经过半年时间的调研、摸索,确定了以底色教育为基础(红色爱国主义教育、绿色道德修养教育、紫色励志教育、橙色安全教育)的工作思路,在1至3年级学生中开展专题式教学。

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灯火阑珊似星河。”当一所中小学和高校开始琢磨“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”时,思政课便有了无数种可能。它是培养小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;是“以礼仪之帆,推道德之船”的道德修养教育;是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,勇于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励志教育;是防范网络诈骗、学习应急救援技能的安全教育。

为了让思政课既有高度、深度,又有温度、热度,两校联合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,开发专门培训项目,并组织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展教学实践,定期开展教学研讨、课程研究、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。

思政课讲的是理,用的都是情。只有真正了解广大学生的认知与期待,才能被孩子们信任和认同。只有想学生之所想,解学生之所惑,才能实现“追课”。这是两所学校给出的一体化建设方案,也是正在追求的目标。

上沉浸式思政课是种怎样的体验

“陈思南(化名),你爸爸、妈妈有点急事,让我把你送回去。”4月11日,在襄阳市二十六中一年级的课堂上,一名年轻人以孩子家人有事为由,把一名小女孩带出了教室。

这是发生在以“安全教育记心中 挺膺担当砺青春”为主题的思政课中的一个拐骗情景模拟。这个视频片段在微信公众号“襄阳教育发布”发布后,不到2天时间,阅览量就超过了百万。

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很有意思,更好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,除了要让内容过硬,在形式上也要符合当下青少年的喜好。

“在确定课程主题之后,如何讲好思政课的‘情’与‘理’是一个难题。”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慧表示,学校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全院的重点工作,要求全校所有二级学院都要参与,为思政课的创新提供重要保障。

在学校的支持下,来自各个学院的大学生们在思政老师的指导下,组成若干小组,把思政、德育、劳动、科技等内容,以不同的形式,融入45分钟的课程。

在“文明润童心、品德伴成长”的主题课程中,大学生老师通过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方式,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文明行为带来的愉悦和尊重,从而激发他们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积极性。

在“彩绘中华民族”的主题课程中,大学生老师通过手绘民族服饰,让小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,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。

在“挑战自我”主题课程中,大学生老师和小学生们共同开展“滴水不漏”的趣味实验,让小学生们在实验中领悟到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此外,大学生们还策划了“书香润心伴成长”“游理工校园 凝青春力量”等实践教学活动,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,唤醒他们的成长意识。

张俊峰说:“每次活动都充满了活力,因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,学生们非常兴奋,非常激动,进行了沉浸式学习。”

这种沉浸式的思政课,对于大学生们也非常有吸引力。每次老师发起活动,都是一个班一个班的学生报名。

“我们班去年几乎是全班同学报名,分了6个组,我这个组运气不好,还没轮上。”该校经管学院国贸2211班学生刘新合说,今年他找到老师,软磨硬泡,才“破格”获得了一个参加名额。

师与生的“双向奔赴”

“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,四个小五角星代表全国人民。”在一堂思政课上,一个3年级学生准确回答了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英语2311班学生蒲小丽提出的问题。蒲小丽说,她没想到有小朋友能答得上来,差一点打乱了他们精心设计的上课流程,有时候真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家伙。

当前,青少年了解的信息非常广泛,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备课时,要更加细致、全面。

为了上好思政课,在每一次课前准备过程中,大学生们都要去襄阳市二十六中,和小朋友们交流,找到他们的兴趣点。

教育,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美丽遇见。在一堂堂思政课上,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小学生。

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思源老师说,带思政课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,他们积累了社会阅历,在处理工作矛盾与难题、人际关系时也更加从容。

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学前2311班学生陈容表示,她通过参与活动锻炼了胆量,丰富了阅历,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。

蒲小丽说,她参加了两次活动,站在讲台上和同学们合唱《歌唱祖国》时,自豪感油然而生,深刻体会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。

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,两校教师集体备课、听课,他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。

3月5日,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张炜钊、唐银梅撰写的理论文章《改革思想政治教育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》在《新华日报》理论版刊发。

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副校长耿帮才表示,从去年开始,该校强化了教科研能力建设,通过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”等项目,不断提升在校教师的科研素质与能力,为推动学校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提供支持。(襄阳晚报 全媒体记者杨洋 通讯员李明翔 倪鑫杰
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

技术支持:荆楚网

投稿邮箱: 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