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时刻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”。每年的公历10月8日或9日,太阳到达黄经195°时,即进入寒露节气。寒露之后,昼渐短夜渐长,日照减少,热气渐褪而寒气渐生,昼夜温差较大。此时节后,我国南方地区气爽风凉、少雨干燥,虽还未完全走出秋季,但寒意渐浓;而北方地区则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
“寒露至,秋意浓,天地肃杀之气渐起。”此时,大自然正悄悄地完成从秋到冬的过渡,万物开始收敛生机,机体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准备迎接严冬的到来。在这从凉爽到寒凉的转折之际,我们应顺应自然之气来保养体内的阴精、保护体内的阳气,即“秋冬养阴”,以保持内外和谐,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。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干燥,此时节“燥”邪当令,最易伤肺伤胃,故滋阴润燥尤为重要。
本文将带您走进寒露养生的世界,探索如何在这个时节里做到科学养生,增强体魄。
饮食调养
寒露时节,温度和湿度双双下降,易出现口干咽燥、皮肤干涩、大便干结等“秋燥病”的症状,故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主,且要适当增加温性食物的摄入,以助于补充体内的阳气,提高抗寒能力。
宜食用可滋补脾胃、润肺养阴的新鲜蔬果:如梨、柑橘、葡萄、香蕉等水果,胡萝卜、山药、冬瓜、莲藕等蔬菜。
宜适当食用温性食物:如红枣、桂圆、核桃等。
不宜多食辛辣油腻以及过于生冷之品,如辣椒、生姜、肉桂、苦瓜、西瓜等。
推荐饮食
莲藕木耳排骨汤
原料:莲藕、木耳、排骨适量。
制作:排骨洗净、焯水,捞出后入热水汤 锅中,放入葱姜,小火煲1小时后加入木耳和莲藕块,炖至莲藕熟透时调味,再炖20分钟即可。
功效:润燥养阴、健脾和胃。
枸杞菊花茶
原料:枸杞、菊花、桑叶、冰糖(可减弱菊花茶的寒性,避免清泻过度)、水适量。
制作:将全部药材用冷水冲洗去除杂质,备用。在锅中放入适量水与药材,以大火煮沸后转小火,继续煮约25分钟后熄火过滤去掉药材,加入冰糖煮入味即可。
功效:清肝明目、清热解毒、降脂降压。
生活起居
寒露过后昼短夜长,当顺应收藏之势“早睡早起”,早睡以应阳气收敛,早起以舒展肺气。在中医理论体系中,肺主宣降,有利于呼吸;肺朝百脉,可助心行血,所以我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,以调养肺气的宣发肃降。
寒露之后,天气转寒,气管、血管收缩加剧,会加大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。我们应注意适时增添衣物,避免诱发如慢性支气管炎、慢阻肺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。常言道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。寒露时节秋意渐浓,须防止寒邪侵犯人体,尤其是足部。尽量少穿露脚面的鞋子,裤子也最好不露脚踝;同时睡前可用热水泡脚,既能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,还能缓解和消除疲劳。
寒露时节运动应适度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而损伤阳气。可优先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,如太极、瑜伽、慢跑等。
情志调节
在中医辩证论治与整体观的理念中,情志因素往往是疾病诱发的关键。寒露时节,人体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,应尽量保持心情平和,避免过度悲伤或忧虑。可通过阅读、听音乐、绘画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,转移注意力,减轻季节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。或者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,分享生活中的喜悦与困扰,增进情感联系,提升幸福感。
中医小妙招——穴位按摩
对于秋季好发的疾病,常常按摩相应穴位,有防治的功效。如常按风池、合谷、曲池穴可预防感冒;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、防治鼻炎;常按三阴交,可调理痛经、头痛、改善睡眠。
在中医理论中,足部是足三阴经、足三阳经的起止点,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。故寒露时节,养足是关键。除了注意足部保暖之外,定期按摩足三里、太溪等穴位,既能调和气血,生发胃气、燥化脾湿,又能强身延年益寿。(具体方法为按揉或敲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,3~5分钟。)
在此,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寒露时节,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谐,身心得到充分的滋养与放松。遵循“天人合一”思想,科学养生,幸福地度过每一个秋冬春夏。(湖北中医药大学 张倩倩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 王清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杨盛力 配图: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魏静仪)
发表时间:2024-10-08 来源:医药导报
寒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时刻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”。每年的公历10月8日或9日,太阳到达黄经195°时,即进入寒露节气。寒露之后,昼渐短夜渐长,日照减少,热气渐褪而寒气渐生,昼夜温差较大。此时节后,我国南方地区气爽风凉、少雨干燥,虽还未完全走出秋季,但寒意渐浓;而北方地区则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
“寒露至,秋意浓,天地肃杀之气渐起。”此时,大自然正悄悄地完成从秋到冬的过渡,万物开始收敛生机,机体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准备迎接严冬的到来。在这从凉爽到寒凉的转折之际,我们应顺应自然之气来保养体内的阴精、保护体内的阳气,即“秋冬养阴”,以保持内外和谐,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。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干燥,此时节“燥”邪当令,最易伤肺伤胃,故滋阴润燥尤为重要。
本文将带您走进寒露养生的世界,探索如何在这个时节里做到科学养生,增强体魄。
饮食调养
寒露时节,温度和湿度双双下降,易出现口干咽燥、皮肤干涩、大便干结等“秋燥病”的症状,故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主,且要适当增加温性食物的摄入,以助于补充体内的阳气,提高抗寒能力。
宜食用可滋补脾胃、润肺养阴的新鲜蔬果:如梨、柑橘、葡萄、香蕉等水果,胡萝卜、山药、冬瓜、莲藕等蔬菜。
宜适当食用温性食物:如红枣、桂圆、核桃等。
不宜多食辛辣油腻以及过于生冷之品,如辣椒、生姜、肉桂、苦瓜、西瓜等。
推荐饮食
莲藕木耳排骨汤
原料:莲藕、木耳、排骨适量。
制作:排骨洗净、焯水,捞出后入热水汤 锅中,放入葱姜,小火煲1小时后加入木耳和莲藕块,炖至莲藕熟透时调味,再炖20分钟即可。
功效:润燥养阴、健脾和胃。
枸杞菊花茶
原料:枸杞、菊花、桑叶、冰糖(可减弱菊花茶的寒性,避免清泻过度)、水适量。
制作:将全部药材用冷水冲洗去除杂质,备用。在锅中放入适量水与药材,以大火煮沸后转小火,继续煮约25分钟后熄火过滤去掉药材,加入冰糖煮入味即可。
功效:清肝明目、清热解毒、降脂降压。
生活起居
寒露过后昼短夜长,当顺应收藏之势“早睡早起”,早睡以应阳气收敛,早起以舒展肺气。在中医理论体系中,肺主宣降,有利于呼吸;肺朝百脉,可助心行血,所以我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,以调养肺气的宣发肃降。
寒露之后,天气转寒,气管、血管收缩加剧,会加大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。我们应注意适时增添衣物,避免诱发如慢性支气管炎、慢阻肺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。常言道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。寒露时节秋意渐浓,须防止寒邪侵犯人体,尤其是足部。尽量少穿露脚面的鞋子,裤子也最好不露脚踝;同时睡前可用热水泡脚,既能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,还能缓解和消除疲劳。
寒露时节运动应适度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而损伤阳气。可优先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,如太极、瑜伽、慢跑等。
情志调节
在中医辩证论治与整体观的理念中,情志因素往往是疾病诱发的关键。寒露时节,人体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,应尽量保持心情平和,避免过度悲伤或忧虑。可通过阅读、听音乐、绘画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,转移注意力,减轻季节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。或者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,分享生活中的喜悦与困扰,增进情感联系,提升幸福感。
中医小妙招——穴位按摩
对于秋季好发的疾病,常常按摩相应穴位,有防治的功效。如常按风池、合谷、曲池穴可预防感冒;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、防治鼻炎;常按三阴交,可调理痛经、头痛、改善睡眠。
在中医理论中,足部是足三阴经、足三阳经的起止点,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。故寒露时节,养足是关键。除了注意足部保暖之外,定期按摩足三里、太溪等穴位,既能调和气血,生发胃气、燥化脾湿,又能强身延年益寿。(具体方法为按揉或敲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,3~5分钟。)
在此,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寒露时节,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谐,身心得到充分的滋养与放松。遵循“天人合一”思想,科学养生,幸福地度过每一个秋冬春夏。(湖北中医药大学 张倩倩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 王清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杨盛力 配图: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魏静仪)